环球快看点丨当父母考虑让子女生几个娃好时,年轻人却觉得“断子绝孙”很正常

来源:w唯唯安 | 时间:2023-05-09 12:38:58

昨天晚上,在园区里散步。几位阿姨的谈话,让我不自觉的驻足倾听。

3号楼的阿姨说,你说说现在的小两口,天天就想着玩儿,也不抓紧要孩子。现在都开放三胎了,他们一个也不给我生。

1号楼的阿姨答,是呀,我家那儿子儿媳也是一样的。老大生了个女孩,我说趁着这一两年要个二胎,两个孩子也有个伴儿,年龄差的多了带起来也麻烦。他俩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


【资料图】

另一个面生的阿姨接过话茬,我家倒是不用操心,姑娘生了俩孩子,齐全了。可这养孩子又费钱又费精力,一个孩子还好说,这二胎生下的这两年,可把我们一家人都折腾够呛。不过也挺好,熬过这几年就行了,以后一个嫁人,一个养老。

其实很多老一辈的思想下,都是多子多福。想着有个兄弟姐妹,从小可以是个玩伴,长大可以互相帮衬。

可孰不知,现在很多生了二胎的宝妈都有些后悔,一是自己累的不成样子,家里经济压力大;二是现在的人对婚姻要求高,多子女家庭也成了被挑剔的点。

的确,二胎家庭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到头来会和独生家庭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论是从物质的需求,还是父母情感的给予上,都会有所匮乏。

这边,阿姨们畅想着自己家的子女,是生一胎还是生两胎、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问题。那一边,年轻人却已经不把传宗接代,当成自己必须的责任了。

就如同3号楼的阿姨所说的那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小两口,不想生孩子,也并不着急生孩子。更有一些男女青年,连婚也不想结了。

我身边有很多年近30岁的女孩子,她们有的还未结婚,有的结婚两三年,还是没有要孩子的打算。

其中有一个29岁的女孩子小双,和男朋友谈恋爱两年,两个人已经约定好以后,就过丁克的生活。

小双说自己的父母和男朋友的父母都不同意,还抱怨他们这些年轻人简直是无法无天,不结婚也不生孩子,简直就是想让自己家族断子绝孙。

小双的母亲也催促她尽快结婚、生孩子,趁着自己现在还有精力,能给小双他们带带孩子,要不以后带孩子的苦都要你们小两口自己吃。

小双未来婆婆那边也是不松口,还说现在姐姐弟弟的组合不吃香,以后姐姐嫁人难。我们要有福气就先生个男孩,兄妹的模式就相对好一些,也同样可以凑成个好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长辈们的谋划和指责,小双和男朋友倒是难得的统一了思想,我们就拖着不结婚,看你们怎么花样催生。

小双和男朋友最初还一点一点的去开解父母,和他们讲自己的想法。可是次数多了见父辈们也没有过动摇,就死了心了。

其实小双是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他们把传宗接代看得很重要,觉得人是必须要结婚的,没有孩子的家庭就是不完整的。小双理解他们,可是老一代人却很难理解现代年轻人的思想。

很多老年人觉得,婚姻最大的目的就是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承家族的也必须是男性。

这其实是由传统文化所决定的,古代封建社会农业占据社会生产的大部分,而农业需要的劳动力通常是男性,因为在力量这方面男人天生比女人具有优势。

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连年的战乱,古人对于男丁是非常执着的,并且为了生存,多是一个家族抱团取暖的。所以个人的意志,相对家族来讲就变得非常渺小。

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各种职业五花八门,脑力取胜多于力量取胜。而每个小家庭都自立门户,所以大家族的观念也没有那么强了。

所以结婚生孩子这事儿,还是要看当事人的意愿,而不是以服务家族、传宗接代为己任的。

那么,现在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呢?

一是因为这个时代,社会内卷太严重。很多年轻人没有经济基础,连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就没有信心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二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自我,他们想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留给自己。而生养一个孩子的责任和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愿意因此而耽误自身成长。三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因为父母婚姻都不幸或是离异,导致自己对婚姻和生育产生了抵触。不想去经历,也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去经历。

当然面对当代年轻人的这些思想,父母辈也会有一些自己的担忧。他们怕子女老了之后没有人抚养孝敬,落得孤苦终老。

当然,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可是养儿就真的能够防老吗?

首先,这是一个不可能有既定答案的问题,未来无可预知。其次,如果生养孩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将来给自己养老,那么是很难体会到抚养孩子的乐趣的,同时这对于一个即将出生的小生命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对于结婚生子这件事儿,父母和子女谁也没办法强迫对方,全盘接受自己的思想。所以唇枪舌剑,威逼利诱都不如先过好自己当下的人生,来的更有意义。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

标签: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备202201651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