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首刹”修缮一新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重新开放-热点评

来源:新京报 | 时间:2023-05-18 19:59:01

经过三年多的文物修缮和展陈提升,宣南文化博物馆于5月18日重新向公众开放。开放当日,全国首部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精彩亮相。

西城区直管公房文物腾退项目已完成34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宣南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宣南文化被誉为北京文化的源头、缩影与精华。

5月18日,西城区宣南文化博物馆,演员向观众致意后开始导览。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椿寺内。长椿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是明神宗朱翊钧遵生母慈圣李太后之意,敕令为高僧水斋禅师营建。明神宗赐名“长椿”,意在祝祷其母健康长寿。作为皇家敕建庙宇,长椿寺曾盛极一时,明末清初有“京师首刹”之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自2019年起,西城区对长椿寺进行了解放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文物修缮工作,同步对博物馆原有展陈内容进行改陈提升。

如今,“京师首刹”长椿寺已修缮一新,展陈提升后的宣南文化博物馆以“宣南士乡”历史文化为主题,展示宣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

主展览《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宣南士乡历史文化展》以“文以载道、家国情怀”为核心,分为“此地为宣南”“士聚宣南”“斯文在兹”“先忧天下”“宣南新声”五个部分,围绕“宣南士乡”的城市空间、士人群体的生活空间、学术活动、精神追求等依次展开,解读士乡内涵,展现士人心系家国命运、挺立时代潮头、勇于担当大任的人文精神。

在设计形式上,以“沉浸式”博物馆体验为导向,将观众的感受作为展览形式呈现的基本出发点,突出文化的在地性。尊重建筑形态,融入建筑之美,在方寸空间内,掌握好设计尺度,实现文物古建保护、展陈艺术效果与人性化观展体验的统一。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们选择这一天正式开放,是因为宣南文化博物馆的改陈提升理念和过程充分体现了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主题。”西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西城区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统筹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启动52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已完成34处,一批文物得到活化利用,重燃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信,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打造首都“博物馆之城”的西城模式。

开启“沉浸式展览+戏剧体验”新模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00年树龄的古树下,观众和演员共同深情诵读《论语》名句,这座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刹再度焕发新生机,观众也沉浸在“宣南士乡”的文化记忆中。

据介绍,此次推出的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是西城区在全国率先尝试探索的一条全新展陈活化路径,导览打破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空间界限,以更多角度去满足观众多元化、多层次的观展需求。

导览剧一改传统博物馆讲解“你讲我听”的参观模式,把墙上的展览内容用戏剧体验的表现形式呈现,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宣南变迁,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亲身体会公祭杨椒山、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宣南报业……

《宣南往士》将连演三天,未来馆方还将推出更多活动

新京报记者从博物馆了解到,《宣南往士》首演成功,为回馈观众热情,5月19日、20日、21日三天每日上午10:30将继续上演,诚邀广大市民免费观看。未来馆方还将探索推出常态化的沉浸式体验和定制化的高品质演出,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据了解,宣南文化博物馆将成为北京西城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标签: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备202201651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