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卫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 每日热议

来源:卤煮疫苗 | 时间:2023-05-07 16:56:52

就在北京时间昨天晚上,世纪卫生组织宣布 ,而看完媒体也第一时间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对该举动进行解读,而我从个人角度也有一些提炼和想法:

1.居安但不忘思危

梁万年提到了四点世卫宣布结束大流行的可能因素,简单说就是:①报告数下降;②病毒危害未明显变化;③免疫屏障已建立;④医疗能力提升。


【资料图】

但在这四个点中,非常需要注意的是前两点:

一方面强调了新冠发病、死亡数下降是基于“报告”数量而非“实际”数量,由于全球各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和监测策略,因此报告数据可能远低于实际数据;

另一方面,病毒危害只是基于Omicron变异株之间的比较,但未来变异方向仍无法确定,或许现在只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因此对变异株的监测仍然非常重要。

因此,即便现阶段看似免疫屏障初步建立,但仍需通过更好的工具(诊疗方案、药物、疫苗等)应对新冠病毒,以及潜在的威胁。

2.放松定不是纵容

在世卫宣布大流行结束后,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也意味着除了人的交流之外也会存在更多病毒之间的“交流”,而新冠病毒的变异也离不开病毒之间的重组,这也对未来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事实上,新冠感染已被我国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从国内定位来看仍高于每年在全球引发超过10亿人感染并导致29-65万呼吸道相关死亡的流感,而流感因其变异曾在每10-40年引发一次大流行,造成数十万甚至上千万人死亡。

流感的特点也是通过抗原漂移或抗原转换进行突变,并导致既往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因此需要包括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ISRS)在内的专业机构进行监测——而对新冠而言,亦是如此。

施国庆也表示: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我们仍处在新冠病毒的一个流行进程中,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3.牢记而绝非遗忘

新冠大流行3年,全世界失去的不仅是健康、生命,其实也失去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但在这3年中我们——尤其是在国内——并非一无所获。

在这3年中,从宏观角度,全球卫生体系的能力可以说整体得到了提升,尤其在疾病监管、应对、工具发展方面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在我国正确的管理方针下将健康和生命损失控制在最小、让疫苗覆盖率引领全球——即便这份答卷无法得到满分。

而在微观角度,新冠3年带动了医学科普的提升(即便无可避免的出现了伪科学泛滥且掺杂很多私货),也让更多人学会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最基本的规范佩戴口罩、洗手、通风、不聚集。

尽管宏观角度可能无法干预,但微观的事情很多都可以保持,尤其是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也是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侵袭最简单的方式。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保护自己。

毕竟,结束的仅仅是一个阶段,对生命的威胁仍在持续。

标签: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备2022016517号-14